北京王府井大街旅游全攻略(简介+玩什么+怎么去)
【导语】:在北京,有这样一条街,历史悠久而表现得很传统、很古朴,居于繁华闹市而表现得很时尚、很前卫,这条街,蕴含着古老的商业文明,创立了闻名天下的许多中华老字号,这条街,兼容并包,聚集了很多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的许多知名品牌,它有足够的资格自豪,这就是北京王府井大街。
王府井大街简介:
在北京,有这样一条街,历史悠久而表现得很传统、很古朴,居于繁华闹市而表现得很时尚、很前卫,这条街,蕴含着古老的商业文明,创立了闻名天下的许多中华老字号,这条街,兼容并包,聚集了很多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的许多知名品牌,它有足够的资格自豪,这就是北京王府井大街。
我们先从几个有代表性的时间节点上为您介绍下。明朝时期,这里建造了十个王府和三个公主府,故称为王府大街。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重新厘定地名,因街上有一眼甘冽甜美的水井,遂定名为王府井大街,一直沿用至今。
明朝永乐年间,在这条街东岑建起了十王府。到了清末,十王府作废。雍正年间在十王府原址上建了贤良寺。这条街南起东长安街,北街东四西大街,全长1800米。
王府井的兴旺是从清末开始的,这与临近东江米巷使馆有关。有经济头脑的人开始在这里做起买卖,王府井商业区从商店到货物都具洋式特点,洋货从这里流通传入寻常百姓家。然后,东安市场就出现了,它原来是清政府赐给降将吴三桂的封地,吴三桂起兵叛清后,这片封地逐渐成为八旗兵神机营练马场。清中叶以后,八旗兵训练稀松,这里又成了一片空地。
光绪年间,东安门外的御道改修成马路,两旁的摊贩集中到这片空地上做生意,来来往往人多了,逐渐形成一个市场。因为靠近东安门,人们称它为东安市场。东安市场虽占地面积不大,虽仅三十亩,但货物齐全,价格亲民。民国时又划分为若干小经营区。
近几年,王府井发展更快,从南口北京饭店入街北行,只见牌匾高悬,店铺森然,人头攒动,如流水一般,从早到晚,每天进入这条街的中外顾客多达百万人次。这条大街现在已经拥有了亚洲最大的商业楼宇,密度最大、最集中的大型商场、宾馆与专卖店。
王府井可以说是北京的窗口,名副其实的“中华第一街”,我们也顺着这个思路简单向您介绍下“王府”和“井”,因为它们都与王府井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王府井旅游:
对于众多的国人来说,到北京一趟,逛王府井和爬长城一样,是必不可少的日程。不知从何时起,旅游、购物都不再挤到拥挤的市中心去了,居住地附近的各种档次的商场商厦、超市,使人们享受到了物质丰富的商品经济社会的好处,王府井还是国内商业旅行社联结最近的大型购物场所,国有品牌、老字号最集中之地。这条充满现代气息、高品位、高标准的国际化中心商业街
逛不够的商场,看不够的美景,数不清的游人,顾不及的变化。它是城市一个最耀眼的平台,展示了物华天宝的精致商品,它是城市一个人气指数最高的商业中心,弘扬着中国传统的和现代的商业文化。
不论是精神食粮或口腹之欲,王府井一应俱全。想要买书,可到王府井书店搜罗所需,喜欢尝鲜可到王府井小吃街与东华门小吃街,几个摊子下来,绝对酒足饭饱。这时再到东堂走走,便已是闲适充实的一天。
王府井大街的热闹场面:
1、小吃街位于好友世界商场的南侧,街内有店铺、摊位百余个,是一家专门经营北京及各地风味小吃、旅游纪念品、民间工艺品的市场,小吃街入口段主卖一些可以快速操作、方便带走的小吃,如烤肉串、糖葫芦、茶汤、煎饼果子等,这些铺面仅仅是一个个可以外卖的窗口,装修风格和图案统一是传统古典装修,衬托出新鲜的民俗感。
2、王府井教堂夜景,自1990年起该堂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00年,市政府拨巨款对东堂进行全面整修,扩建堂前广场.改建后的王府井教堂成为了北京街头一处新的景观。教堂门口的广场是对自然的合理利用,非常符合建筑学的建法,现在很多人在那玩滑板,而且拍婚纱的人挺多的。
王府井大街怎么玩?
步行在王府井大街的人们可以看到,810米长的主街宽敞平坦,红色的花岗岩铺成的地面干净整洁,路面上没有了马路牙的隔断,以前空中密如蜘蛛网的电线也全部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,转入了地下。走在王府井大街上会让人感到设计者无微不至的关怀,累了,街上有独立的座椅,可以让你随时坐下来休息;想打点话,大街两侧九组十八个的IC卡电话亭会方便你与朋友联络;每隔四十米一个的垃圾桶让你可以随时处理掉手中的垃圾;想问路,街上的大小指示牌会为你指点迷津。
王府井大街——充满现代商业文化气息
新中国成立后,在党和政府的直接关怀下,王府井大街发展成为中华第一商业街。改革开放以来,王府井大街同古老的北京一样发生了巨变:宏伟的东方广场拔地而起,改建的新东安市场将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完美的结合,新中国第一店——百货大楼风华更茂,百年老店、名店、特色商店交错林立,互为衬托,商业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。
王府井南口高耸的东方广场,建筑恢弘, 富有时代感,显现出”王者之尊”的气势。”新 天地”里名品荟萃,精品云集,充满现代商业文化气息。
>>>>王府是指什么?
今天的王府井大街,过去不叫这个名字。根据史书上的记载,元朝那时候,王府井这儿叫“丁字街”,那时的北京城也不在现在的位置上,南面只到今天的天安门附近,北面出德胜门到今天的安贞桥附近,元代在此设有安贞门。那时的丁字街就有点南郊区的味道了。丁字街到了大明朝的时候,就不叫丁字街了,改名为“十王府”,或者叫“十王府街”。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?因为明朝皇帝朱棣要迁都北京,在北京大修土木,重新修建了北京城。当时的北京城,放弃了德胜门外的大片土地和北面健德、安贞二门、东面光熙门、南面隶清门,在北面砌上了一道城墙,并且重新修建了两个城门,就是今天的德胜门和安定门。南面最初没有动,仍然在原来的位置上,只是到了后来的嘉靖皇帝时,为了北京城的安全,又在南面修建了一道外城,一直修到永定门。这样,北京城的建设就基本上完成了。由于清代沿用了明代北京城,除了在一些地方增修之外,北京的内城、外城等大的格局都没有改变。所以,我们今天住的北京城跟明代那时候的北京城,没有什么两样。
皇帝要迁都北京,将原有的南京城放弃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首先,那些皇亲国戚就不大好对付,为了安抚他们,永乐皇帝朱棣又在北京城建起了10座王府。按理说,当时的诸侯分封应该各就所封之地,就是古人所说的“就土”,各位所封之王应该到自己所封的属国居住,而不应该居住在京城。这也许是当时永乐皇帝的缓兵之计,先让这些人得点好处,免得给迁都带来麻烦。当时的王府是什么样子的呢?明代官书《明成祖实录》上说:“永乐十五年六月,于东安门下东南,建十王邸,通屋为八千三百五十楹。”好家伙,10座王府竟然建有8350间房子,平均一座王府有835间房子,可见其规模是相当的大了。按照书上所说,当时所见王府的位置在“东安门下东南”。东安门,如今已经见不到了,它的位置在东华门的东边。
原先的北京有3道城墙:一是紫禁城,以东华门、午门、西华门、神武门为标志,形成东、西、南、北四门的长方形格局,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北京故宫;二是皇城,以东安门、天安门、西安门、地安门为标志,也形成了东、西、南、北的长方形格局;三是北京城,就是从明代以来的内、外城的格局。如今东安门没有了,只给我们留下了一条很短的东安门大街。还有就是坐落在今天王府井大街上的东安门市场,使人们还能够想起北京当年还有个东安门的存在。据老北京们说,明代的十王府就在烤鸭店的帅府胡同到长安街一带,与史书上所说的在“东安门下东南”的位置相差不远。
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不久,宣宗继位,并在北京城里又建了几座公主府。据《宣宗实录》记载:“宣德三年四月,新作公主府三所于诸王府之南。”这里面虽然没有详细的记录公主府的建设规模,但可以肯定的是,其气派不会次于十王府,并且紧挨着十王府。
明代皇帝在北京修建王府和公主府,这在北京还是第一次。从此,掀开了北京开始修建王府的历史。可惜的是,我们今天一点也看不见明代王府的样子了。不过令人欣慰的是,今天我们所熟悉的王府井大街,其中的王府就是指明代曾经存在过的十王府。
>>>>王府井大街和井的渊源
过去,北京的水井很多,许多地名都有“井”字。有人统计北京城区在1949年以前。带“井”字的胡同竟有87条之多。现如今,虽说少了点,但带“井”字的胡同仍然随处可见。据专家们考证,“胡同”的叫法从元代开始,并有“胡洞”、“火弄”、“通”等不同的写法。“胡同”一词源于蒙古语Hudag,意为“水井”。在清代,满族人称“水井”为Hucin,与蒙古语十分相近,也算是一个旁证。也就是说,我们叫了几百年的胡同是从蒙古语水井一词转变来的。有了井,才有人;有了人,才有胡同、街道之分。这种说法还是比较合理的。
历史上,王府井大街一带肯定有井。据明代人张爵在《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》中记载,当时的十王府旁边有一个“甜水井”的地名。清代人朱一新在《京师坊巷志稿》中,注明“王府街”有“二井”。而今,在王府井大街的南段仍有大甜水井胡同、小甜水井胡同(现大纱帽胡同)的地名。也就是说,在当年的王府街确实有井存在。
王府井的“井”到底指的是哪一口呢?有一国际友人前些年认认真真地做了一次实地考察,他在旧人民日报社内、在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对面的人行道上、在大甜水井胡同都找到了井。但到底指的是哪一口,很难确定。在老北京中曾流传着《王府井的传说》,这个传说把王府井大街的那口井定在了原人民日报社大楼的北面,是一种较为明确的说法,也比较可信。
>>>>历史变迁
明代称王府井大街为“十王府街”或“王府街”,与这条大街有关的地名还有大草厂胡同、小草厂胡同、八面槽、灯市口、大纱帽胡同、小纱帽胡同等。明代每年一次的灯市也在这里举行,故有灯市口的地名。在这条街的南面有大、小纱帽胡同,说明了明代这条大街的商业发展情况。总的说来,从元代不大起眼的丁字街变成了具有10座王府的“王府街”,促进了这条街的发展。
到了清代,十王府街逐渐冷落。一方面是因为清代八旗驻防,将内城的所有人迁到了外城或郊区,另一方面是因为此地靠近皇城,不便经商。清初的时候这又改成了“王府大街”。乾隆年间人吴长元在《宸垣识略》一书中,就将这条街名写作“王府大街”,更接近于今天的叫法。
从民国年间起,清代的王府大街被分为3段,北段仍称“王府大街”,中段称“八面槽”,南段称“王府井”,现在这条大街则统称为“王府井大街”,说到这儿,您对王府井的渊源有了一定了解了吧!
王府井大街交通指南:
乘车线路:乘坐地铁2号线(外环),在建国门站下车,乘坐地铁1号线(苹果园方向),在王府井站下车(A东北口出)
【相关推荐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