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,新加坡生活水平跟大陆比如何?
(原问题:你看得起新加坡吗?)
网上看大家都好像瞧不起新加坡。叫坡县,说新加坡很小,很落后。那到底怎么样?
无法理解那些看不起新加坡的人到底是什么心理。
资料显示,新加坡2018年人均GDP达到64000美元,在2019年更是突破了65000美元,与卡塔尔并驾齐驱。而中国在2019年第一次突破了10000美元的"大关"。(数据来源于百度)
如此一个小而富足的国家,我就想问问那些人,你哪里来的勇气看不起新加坡?梁静茹吗?
再说新加坡的发展史:1965年,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独立出去后,新加坡面临着诸多问题:落后的经济基础; 有限的国内市场; 教育不普及; 高失业率; 种族冲突; 无社会和居住保障, 面对外来威胁。可以说,建国初的的新加坡一穷二白。
为了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,吸引国际投资者,新加坡政府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推崇英语。彼时新加坡华人比例75%以上,推行全民英文教育虽饱受争议,事实证明却是最实用的手段。新加坡赢得了语言优势,在国际贸易、旅游业、科研、金融等多方面得以快速国际化,与西方接轨,不仅如此,还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,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,搭上全球化发展的快车,一跃成为我们众所周知的“亚洲四小龙”之一。
官方表明新加坡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,因此,此前我的答案用第二、第三世界来表明中国与新加坡的差距可能并不准确,而依照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(Human Development Index,HDI)划分,可能更加科学:
2018年,新加坡为0.935,在全世界排名第九,属于极高水平。
色号对应的指数如下:
再说说年轻人都关心的住房问题。
拿上海说,上海面积6340平方公里,新加坡根据15年数据是719.1平方公里,大约是新加坡的9倍。
按2019年国家统计的上海常住人口2428万,对比新加坡人口564万,为4倍左右。
按比例上海远没有新加坡缺地。
可是人家不仅有国家森林公园还能保证居者有其屋,1955年建立的中央公积金制度、1968年建立的组屋制度便是居民住房的最大保障。截止到2016年,新加坡建成的111.65万套公共住房中,共93.73万套为出售,5.51万套为出租,也就是说94.44%的公共住房的产权归于国民。
国民有了自己的房子,才会更加安居乐业,这也是新加坡公民最引以为傲的方面之一。
然而,现在回头看看中国,在这个工资涨不过房价的时代,年轻人不仅负债累累,还要背负着“不努力,没斗志,不能吃苦,垮掉的一代”的骂名。
知乎有一个人气非常高的话题:
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觉工作没有动力、职业发展没有希望,迷茫和中年危机等现象普遍发生?
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觉工作没有动力、职业发展没有希望,迷茫和中年危机等现象普遍发生?点进去,你会发现,困住年轻人的,终究是房子。
微博上有人说得特别好:不增加土地供应量的打击房价措施都是在耍流氓。
我国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将土地划为工商用地,可以迅速产生价值,而住宅用地周边还要配套医疗教育等用地,所以批的很少。导致土地出让费大大增加。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50%以上都是土地出让金。政府卖地筹钱还财务赤字,而开发商拿到地皮的成本越来越高,在大城市土地出让金能占到房价的60%,开发商赚的利润只有10%左右。
住房用地批的少,房价自然水涨船高。那些各种各样的政策限购啊调价啊都是毛毛雨。买房紧巴不紧巴只有老百姓心里最清楚。
再加上那些手里攥着多套房产的既得利益者,怎么可能让中国的房价走低。
最后引用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话:
“我要建设一个居者有其屋的社会……如果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住房,国家将会更加稳定……另一个重要的目的,是让那些儿子必须履行国民服役义务的父母觉得新加坡有他们的份,值得他们的孩子去捍卫。如果国民服役人员的家庭没有自己的住房的话,那么,他们迟早会得出结论:他们所捍卫的是有钱人的财产。”
对于一般老板姓来说,国内基本没有城市跟新加坡有可比性。
新加坡极大程度提高了社会中下层的生活质量,给他们兜了个很高的底。国内...穷人过的还是相对辛苦?国内的贫富差距还不知会走向何方,希望不要搞成香港那样吧。
1. 住房,国内社会最大的问题,下图是新加坡最近的HDB新房价格(需结婚,单身35岁以上才可购买)。大学毕业生平均薪水接近4k,首付25%,加上CPF(类似住房公积金,国内五险一金就是学的CPF),小两口轻松攒出首付。更别提房贷利率只有1.x%,而且还基本没有公摊面积了。。
2. 工作环境,没有996,世界500强众多,法定年假14天,劳动法比国内有用多了,公司不太敢压迫员工。
3. 食品安全、空气质量这些就不说了,遍地的食阁让普通人花费很少的钱吃到各种食物(最初是为了集中管制大排档),不一定要下馆子。
4. 教育资源丰富,不过感觉是华人的通性,对孩子教育抓得很紧,小孩往往压力山大。其它方面的社会氛围就比国内要好不少,不太会唯金钱论,大家都有不同的爱好和人生追求。
5. 养老和医疗,CPF兜底,强制保险公司给全民医疗保险,再加上公司的保险或者个人购买的保险,看病基本不花钱。养老就是退休后把CPF里的钱慢慢退给你,退完算数,这点国内不太一样,国内除了个人养老账户,还有国家统筹养老账户,比较复杂一些,但是貌似可以一直领到养老金。
6. 政治制度,政府廉洁廉洁高效,虽说是个威权精英式政府,但是新加坡是有全民议会制选举的,适当约束了政府的权力,确保能够倾听人民的心声。新加坡也是整个国际社会上少有的相对客观、不被意识形态所左右的地方,因为地方小,活下去最重要,所以很务实。
综上,新加坡是个各方面都相对完善的现代化国家,中国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当然新加坡比较小,容易管理。在和平年代,普通人在新加坡的生活还是比国内好上不少的。
我记得刚来新加坡读书的时候,一次去朋友家玩,楼下碰到一个年长的新加坡uncle,他很客气问我是不是中国来的,然后很关心的问我,你们现在都还吃的饱吗?
我当时一个趔趄,差点扑地,这是什么印象啊!然后我和他解释说我们中国现在富强了,吃不饱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,他一脸惊讶和怀疑。。。
好多年过去了,去年我父亲来玩,在地铁上和一位新加坡老人家聊天,老人家说新加坡最近天气很热,你们中国是不是也很热,我父亲说现在老家应该很热的,但是有空调,不碍事。那位老人家一脸吃惊,你们还有空调?!
这就是我一直说的,资讯不对称造成的认知偏见!说新加坡很小,很落后的人,和上面认为中国人吃不饱,没有空调的老人家一样,没有去更新自己的资讯和分析信息真假,他们还停留在自己旧的世界里面。
对于这种偏见,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亲自跑一趟,或者有能力辨别网上的信息。但是很多人先入为主,不愿意花点时间去了解真正的真相,记得我父亲当时回来很气愤,说那个老人家死活不相信我们老家大部分人都有空调,辩了半天后不欢而散。。。
所以呢,我下面的话,如果有些朋友认为我是为了留学,还是为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,就像那位老人家死活不相信我父亲那样,欢迎上网多方面考证,多问新加坡的朋友,最好自己亲自来走一遍,一切就水落石出了。
新加坡的生活水平怎么样,我们可以从生活水平定义的多个维度看看客观数据。
收入是硬道理,是生活水平的关键,我们来看看世界银行等官方数据:2018年,新加坡人均GDP是64581美金,中国是9770美金。
在今年2月20日,新加坡统计局发布了《2019年住户收入主要趋势》,有两个数字很关键,平均家庭收入中位数高达9245新币/月(人民币4.5万/月左右),平均家庭成员(孩子老人均摊)收入中位数2925新币(人民币1.5万/月左右)。
结论,从收入方面,新加坡居民的收入在世界上都是前列的,如果非要说新加坡很落后,估计只能用土豪这个词了,
衣食这块没有客观标准的,我不展开阐述,但收入这么高,吃穿差不到哪里去的。想吃中国美食的,可以去牛车水(中国城),几乎没有你找不到的家乡菜。
但有一点值得来新加坡的朋友注意,根据经济学人智库发布2019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,新加坡和香港、巴黎并列全球生活成本最高城市。物价和香港持平,如果来消费的话,需要注意!
人均居住面积
新加坡的人均居住面积为323平方呎(英尺),相当于30平方米(数据来自于新加坡8频道新闻2019年6月26日报道),低于中国的40.6平方米(201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)。但如果对比和新加坡同级别的国际化大都市,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的人均居住面积,其实新加坡并不落后。
更重要的是,和高赞答主说的一样,新加坡房价控制的非常好,组屋便宜到笑,即使私人公寓,也比其他大城市便宜不少(当然外国人买是要交印花税的)。
从恒大研究院给的房价收入比,新加坡无论是组屋还是私宅,都比北京,上海要低很多。我自己亲身体会,拿到绿卡后购买组屋,平均一平方米不到2.5万人民币!
人均绿化面积
新加坡是举世闻名的花园城市,这得益于新加坡政府规定的,人均8平方米的绿化指标。即使土地稀缺,但新加坡仍坚持达到绿化率50%,园林面积占据国土的八分之一!
英美教育一直受国人推崇,但是很多人对新加坡的基础教育却知之甚少。
直到2015年,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OECD)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(PISA)中,新加坡被OECD按照规则抽取了超过6000名学生去年参加了测试,在科学、数学和阅读三项测试中居冠,使新加坡在全球72个参与评估的教育系统中排名第一。
由于PISA概括全球多个重要经济体如美国、英国、德国、日本、中国等,所以此项排名对基础教育的水平是具备权威说服力。
说到新加坡的高等教育,不得不说新加坡大学的两面旗帜,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,QS 2021世界大学排名刚刚重磅发布,新加坡国大,南大继续领跑亚洲高校!(为母校自豪)另一所挤入全球20大的亚洲大学是中国清华大学,名列第15!
新加坡教育这么优质,与政府大力投入有关,是新加坡的立国之本。
在财政预算中,教育经费支出居于第二位,仅次于国防开支。新加坡人常说的一句话:“教育和国防一样重要。”多年来,新加坡教育投资占GDP的4%左右,占财政收入的23%左右。
我在新加坡统计局的2019年的报告中看到,25-39岁年轻的新加坡人,54.6%拥有大学学位!这说明大学教育的普及率非常高,而且新加坡的大学很多是很好的学校,国民素质可见一斑。
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最新的“世界健康报告”《World Health Report》,对各国的医疗体系进行了比较,并对预期寿命进行了排名。
排名考量的方面主要有:
- 医疗水平
- 接受医疗服务的难度
- 医药费负担公平性等方面
经过了综合对比,日本排名全球第一,新加坡位列第三,而中国则位于第64位。
2020年由美国《新闻周刊》与国际研究机构Statista合作完成的全球10大最佳医院中,新加坡中央医院表现亮眼,紧跟在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和美国克利夫兰医院之后,排名第三。
这块没有客观标准的,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我只能说下我感觉中的新加坡文化娱乐。
新加坡是个多种族融洽相处的国家,文化多样性很明显,但由于华族占主要部分(新加坡人中74.3%是华族),所以华族文化很明显,保留了很多传统的华族文化,比如农历新年等传统华族节日都有,学校的华文课程受重视(连国际学校都有华文作为第二语言学习)等。
至于娱乐这块,我浪的少,不具备发言权,但你想要的娱乐,新加坡也大都可以找到,前几年不少朋友吐槽KTV档次太低,最近两年好几个模仿国内的KTV也建好了,水平应该没那么烂了。如果想刺激,圣淘沙尤其环球影城很多项目绝对值得一试。
本人平时的户外娱乐更多是去国家公园徒步,有很多地方可选,都很美,空气也好,很适合朋友们一起锻炼和野餐。2016年还很幸运的在麦里芝公园碰到了赌神周润发!
写到这里,新加坡的生活水平怎么样,大家心里应该有数了。
这是一个富裕,繁华,居者有其屋,教育质量高,医疗有保障的小红点,坡县只是在新加坡华人自嘲小的称呼,但是它只是面积小,其他各方面都不小!
最后,以新加坡前国议会员郑恩里的话结尾
当一个国家从灰烬中诞生,依靠一个把你踢出去的国家来获取食物和水,可以说从第一天起,我们就已经在为世界末日做准备了。
就是这么一个无依无靠的小红点,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走向富强的新加坡,我们干嘛要嘲笑它呢!同是炎黄子孙,相煎何必太急,愿中新永远交好!
首先,“坡县”这个词是中国人来到新加坡之后起的,主要是形容地方和一个县差不多小,不算贬义词,不过新加坡的本地人不喜欢这个词。
要讲生活水平,我们就按题目的说吧,仅仅指“一般老百姓”,指的是“中国人在中国”对比“新加坡人在新加坡”。要讲生活水平,就从几个方面来讲:
“坡县”这个词只有中国人和中国新来的移民会说。
第一是面积。新加坡面积约是广州全市面积的十分之一,约等于广州市中心的大小。而广州共11个区,一个新加坡约等于广州一个区/县级的平均面积。直观感受下同样比例尺下的新加坡和广州
第二是高楼密度。在我们印象中,国际金融城市的住宅应该是香港这样的:
实际上新加坡多数的楼房是这样的:
甚至是这样的:
当然,如果看个别图片确实有失偏颇,我们看卫星图。
放眼全坡,是这样的
虽然新加坡的住宅比起香港感觉要”土“些,居住楼高度都不超百米,但我却认为这恰恰是新加坡居住环境优于香港的原因。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和香港是几乎一样的,得益于新加坡政府强有力的规划和管控,在新加坡生活要比在香港感觉宽松得多。
想知道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,新加坡生活水平跟大陆比如何?我们来看看新加坡历年GDP。目前新加坡人均GDP为6.4万美元,我们中国2019年才突破人均一万美元,而新加坡突破人均一万美元是什么时候?看看下图,是1989年。
也就是说,从经济角度,新加坡30年前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和现在中国的平均水平差不多。注意,这里说的是“从经济角度”和“平均”。
如果只拿发达城市来说,深圳在2019年人均是29498美元,也就是新加坡2005年水平。当然,由于二八法则在一线城市开始显现,会有估摸两成人感觉到国内一线城市的生活水平会比新加坡好。我也认为北上广深的生活水平很高,虽然基建方面比新加坡好,但虽然人均GDP还在新加坡十五年前水平。
而且我们北上广深人口加起来不到一亿,占全国不到1/14。且中国目前城市化率为60%,也就是还有近一半人是享受不到城市生活的水平的。
当然人均GDP未必代表人均手头宽裕,但新加坡是典型的藏富于民的社会。
根据瑞士信贷的最新报告,新加坡百万富翁有20.7万人,也就是每100个新加坡人里就有3人以上是百万富翁(美元)。
当然,平均收入很容易被个别富豪拉高,毕竟你看海底捞老板就来新加坡拉高平均了。所以我们看看中位数。新加坡居民收入普通居民月收入中位数为4437新币(约2.2万人民币),2018年大学毕业生的起薪3733新币(约1.9万人民币)。公积金,新加坡40岁左右居民公积金的存款中位数是11万100新币(约57万人民币)。如果结合下一节住房来看,就会觉得,新加坡人真是住得轻松。
说住宅,那就和国内的城市比较吧。
首先说私人住宅,外国人在新加坡只能买私人住宅。新加坡的私人住宅年回报率在3%-4%之间。而国内一线城市1.5%左右的回报率而言。
然后说说80%新加坡的人都选择的组屋。2019年的数据显示,新加坡组屋的价格中位数为40万新元,家庭年收入中位数则为8万7000新元,房价收入比是4.6倍。而且首付只要10%。这个价格是绝大部分新加坡人都能承受得起的。
而同样是金融城市,香港的房价收入比为20.9。当然,我们也不要嘲笑香港,这个数字深圳最高达36.1。
住宅这方面,新加坡人不仅比中国轻松得多人,也比世界上多数城市的人轻松得多,新加坡实现了居者有其屋,在住房这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举世无双。看看下面这个视频,李显龙提到新加坡对比香港和台湾的成功时,抑制不住自己的笑容。
这方面我觉得中国一线城市还是比新加坡好些的。我们中国的互联网思维深入每一个角落,我们的物流及其发达,中国网购非常便利,次日达是常态,一千公里外发的货,一般两三天就能到。而新加坡本地的网购,从新加坡本地发货,快的话也得两三天。这点是我在新加坡生活时感到不适的,太慢了,有时急用的东西我都直接联系卖家线下交易。中国的移动支付非常发达,连地摊都能手机支付,而在新加坡,就没这么方便了,不仅纸币使用频率很高,找零还全是硬币。2017新加坡的部长访问中国后,觉得自己像乡巴佬。不过到现在2020年了,新加坡的移动支付发展还是很慢。
虽然在互联网新加坡和中国无法比,不过新加坡可以说是家长型政府,为什么这么说呢?新加坡对新加坡人的照顾已经是细化到日常衣食住行了。细化到什么程度呢?例如政府在全岛建立了两百多公里的遮雨走道,能让你从家门到车站的路上都不用被日晒雨淋。
李光耀是难得一见的世纪级人才,和我们邓公一样,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带入富强。顺便一提,新加坡河畔也有邓公雕像,表达了李光耀和邓公之间英雄惺惺相惜的情谊。
新加坡廉政方面是做得是全球最好的国家之一。为了打造高效廉洁的政府,新加坡设计了一套“市场指导定价”的公务员薪酬体系,也就是我们说的高薪养廉。
对于反腐,新加坡毫不手软。例如郑章远,是李光耀年轻时一起与他打天下的弟兄,在内阁中,李光耀提拔他担任国家发展部部长。1986年,贪污调查局怀疑郑章远用批地权从房地产开发商处捞取好处,总计达100万新元。就在案件调查僵持时,郑章远托人给李光耀带话,要求见李光耀一面,李光耀回复他说:“在调查结束前我不能见你,否则我将变成证人之一。”一周后,郑章远自杀了,并留下一封给总理的信。郑章远的信只有几句话:“过去两周我深感沮丧。我对于发生这样的事情应该承担全部责任。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东方绅士,我觉得只有用高的惩罚来赎罪才是正确的举动。”
城市方面:不仅邓公在访问新加坡后回深圳划了一个圈,而且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挺像。新加坡也是深圳借鉴的对象之一。想起刚来新加坡时,在东海岸公路上会有一种回到深圳深南大道的感觉。
不过,新加坡政府管理水平虽然高,但也不是完全没失误的。2020年新加坡的最大失误就是忽视了外国劳工的居住环境,造成全新加坡560万居民里感染了四万多人,其中90%以上是外国劳工,多数是孟加拉人。这点是让很多在新加坡的中国人很无语的,因为二月初时几万人在网上请愿(其中多数是中国人),要求新加坡政府禁止大型集会,呼吁大家戴口罩,而新加坡到四月才行动。能理解2月份口罩资源不足,但禁止集会这点还是可以做的吧。
不过,新加坡也算幸运,有着亚洲顶尖的医疗,加上感染的客工年轻人居多,所以目前四万多人感染了,死亡人数只有二十多,在全球来说,死亡率非常低。
新加坡的教育成就非凡,但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是双刃剑,常被批评。
首先讲成就。20年就把高中教育程度人口百分比(25岁以上)从21%提到70%。
新加坡每年出生约4万多人,参加A-level(相当于国内高考)的大约有一万多人每年(虽然拿出生人口和比较有点怪,但只是为了大概了解多少比例的人能参加高考)。A-level是英联邦级别的高考,不仅能申请新加坡的大学,还可以用来申请英国和澳洲的大学。所以新加坡人均享受到的大学教育资源也挺多。NUS和NTU每年加起来录取本地的本科生,减去国际生,也有近万人。
新加坡2019年的本科毕业生数量是18,997,理工学院(约等于中国的大专)毕业生的数量是24,239,即使减去20%的国际生比例,加起来比2018年在新加坡出生的公民总数(约3.2万人)还多。
而这些本科生有多少能就读于名校呢?而新加坡国立大学每年录取约7000人,NTU每年6000左右,也就是说,如果你的A-level成绩在中位数以上,就很大概率(不保证录取,看专业)能读到这两所世界排名前几十的学校(QS给排到第11,但这太虚了咱们不提),虽然在知乎上NUS和NTU常常被说“排名太水”,但起码能比得过985平均水平的的。而我当年高考排全省4%,也没考到985。
虽然我很酸,人家咋这么轻松就能读到好大学,但新加坡学生的学业水平还是很好的,无论是小学组还是中学组,数学和科学表现排名全球第一(前面几名基本被亚洲包揽)。不过如果把中国分区域和新加坡比,长三角地区的数理成绩比新加坡成绩好。
然后讲弊端。被批评的最多的是分流制度。成绩好的学生往后被分到的资源越来越好。分流开始得有多早呢?
分流从小学就开始了。三年级就开始分流。每个学校的学生都会参加一个智商测验。那些成绩好的会被分到“名校”就读天才班。这些孩子的课程更难,学的更多,老师更好,资源更好。六年级再次分流,离校考试把最优秀的分配到直通车学校(全新加坡最好的学校才提供的课程)。如果小学毕业时没考到好学校,很大概率就会最后毕业就要读技校(ITE)或者理工学院(polytechnic)读中学后,还要面临-N水准、O水准和A水准考试多重大山。
所以最后有机会参加A水准的人不多,每年出生四万人左右,只有一万多人参加A水准。这也是为啥前面大学录取数据看起来好看的原因。而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大约1500-2000万,高考人数约900-950万每年,约一半学生能参加到高考。我们能参加高考的人数比例要比新加坡多些,虽然我们在升学过程中也会面临有形或者无形的教学分流,但比起新加坡的分流,国内还是留了足够的机会给后发的学生的。
虽然现在我国顶尖的大学正在赶超,或者已经超过新加坡的大学,但就平均水平来说,新加坡老百姓能受到的教育的机会还是要比中国多些。
虽然新加坡是小国,但依然是小龙,虽然没有中国这种国际地位,但对比起其面积和人口,新加坡的成就和经验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。虽然在硬件上,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,也使得我们在自信心上大大增强,但在“软”的方面,新加坡还是有很多世界顶尖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。
本科毕业(南洋理工大学),起薪6000新(约3w rmb)(可能比大多数毕业生高了一点,周围同年毕业4500左右居多,也有少数6500+的,看行业,看机遇),工作两年多目前差不多7000,每月算房租不算旅游花费大概2000新币左右(其中房租1150,如果租组屋普通房会便宜一些)。但工资涨的比较慢,而且拿了pr之后很多钱还会存在cpf里。日常消费其实蛮低,平时公司周围吃个饭也就几块钱(五六块),出去外面吃饭普通的小餐馆大概人均30,买房的话如果真心想留下来租屋其实很便宜(相比国内一线)。公寓的话家里出点钱凑个首付,房贷cpf就cover一大半了其实也没什么压力。
唯一的缺点就是地方小,有点无聊吧。年假都用来出国,国内实在是没什么玩的。不过年假也确实多,带薪年假基本都是15+,并且每年递增,再加上公共假期其实每年出去旅游3,4次是可以的,和国内的小长假黄金周错开,免得哪哪哪哪都是人。
相比国内优点是压力小,可以work life balance (相比较互联网行业国内996,其他行业不是很了解)。因为多元化的缘故工作环境比较单纯,也不会有那么多勾心斗角(也能是我心太大了?)。基本不会为房子和小孩子教育的费用担心,如果你是pr或公民很多补贴,花费并不高。新加坡的医疗水平世界数一数二。虽说在赤道全年夏天但并不热(只要你不在或不常在室外工作),哪里都是冻死人的空调,临海,风也大不会很闷。省衣服,不用买秋冬厚衣服,夏天的衣服价格低扔了也不心疼。感觉人不存在或者说很少存在攀比(也可能是行业原因),不像国内豪车,奢侈品遍地。车主要是代步工具,奢饰品店不缺但感觉本地人买的并不是很多,当地人平时基本就体恤短裤人字拖。税很低,同样合rmb50万年薪的话国内据说税要10万rmb?这边,合rmb只要1万3左右(年薪算上cpf自己的和公司的),cpf虽扣进去很多但据说有百分之五利息(没细查过,懒),而且如果将来想走退了pr钱可以全拿出来。环境好,花园城市真不是盖的,虽然地方小但绿化面积相当壮观,每个区都有很多公园,大片森林,徒步路线很多,很美(其实呆习惯了并不觉得什么,但每次回国或者去其他国家徒步时,那些被人吹得飞起的景点,感觉也就那样,还不如我小岛)。其实很多市区包围的森林到晚上黑压压的看过去还是有点可怕的… 以前晚上在南大跑步,就不敢直视中间那圈森林。 安全,非常安全,安全指数我心里世界第一(原谅我去过的国家有限,就我去过的地方第一无疑),后半夜女生自己一个人在外面走完全没得怕的,经常忘记锁门。
缺点是,一般来说虽起薪相对国内较高但涨的慢,如果想实现财务自由的在这里可能没有国内机会多。没有国内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,基本全靠进口,呆了十年感觉东西也没什么变化。尤其是目前疫情期间,work from home 四个月了天天不知道吃什么。生活有点太安逸无聊,普通周末总不至于出国吧,况且去哪都要飞都要签证,不像国内坐个动车就可以去很多地方,吃很多好吃的。虽说饮食卫生比较有保证,但没有路边摊,没有常驻的小吃街,确实是少了很多乐趣。空气太潮湿,经常连着下雨一个月不停,而空调温度又低,很容易体寒+湿气重各种中医上的毛病。学了一口singlish,甚至半口sinese (新加坡掺广东话福建话的华语哈哈哈)。
暂时想起这么多,总的来说在这边呆习惯了会觉得无聊,有点养老的感觉。会想回国会不会有趣些,机会多一些。但呆的越久又越恐惧回国怕舒适惯了适应不了国内的节奏。总之人就是这么个复杂动物哎。
再加一点,新加坡没有自然灾害,地震木有,海啸有其他国家挡着,台风木有,火山爆发木有(最高的“山”只有163m没记错的话),也可以算是个优点 …